【好大夫在线】体力差、活动后心慌气促,有必要做个心脏彩超
受访专家:吴钟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、心外科主任医师、教授
“谢谢您,吴教授!”这是来自湛江的25岁小伙子术后返院复诊时,对其主刀医生吴钟凯教授所表达的感谢之情。
早在一个多月前,这位“熊猫血”患者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“寻血救心”历程。他因突发胸闷、气促、活动受限入院,检查提示心脏瓣膜松弛综合症,心脏病变严重,需要手术处理。然而,他恰恰是体重超过200斤的“熊猫血”(Rh阴性血型)患者,术前备血成了燃眉之急。
幸亏获得了广东稀有血型联盟的帮助,先后采集了7U极其宝贵的血液,但更幸运的是,由于术中止血彻底,并运用了血液回收机,最终仅仅输注了患者术前自备的2U自体血,没有额外输血,相当于完成了一次“无血”心脏瓣膜置换手术。
吴钟凯教授告诉记者,心脏瓣膜病有很多种情况,有的是先天性瓣膜病,有的是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瓣膜病,有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瓣膜病,还有一些是感染引起的,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。
“如果平时感觉体力比较差,活动后还会出现心慌、气促的症状,就有必要做个心脏彩超。”吴钟凯教授提醒。心脏瓣膜病早期不一定有非常明显的症状,一旦症状明显,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,而心脏瓣膜病对心肌存在长期缓慢的损害,越晚手术,引起的并发症越多,手术难度也越大,心脏恢复的概率也越低,所以,一定要及早发现,赶在心肌破坏之前手术。
再者,如果及早发现,在瓣膜损坏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,仍有机会做瓣膜整形,相对于换瓣手术,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更高,患者不需要在术后继续服抗凝药。
通常而言,换瓣的患者在术后要坚持使用抗凝药,以预防血栓形成。而根据所选取的瓣膜材质不同,术后的抗凝方法也略有不同,比如说,使用机械瓣膜的患者,术后必须长期使用华法林来抗凝治疗,不得改用阿司匹林;但如果是使用生物瓣膜的患者,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一年以后,可以改为阿司匹林继续抗凝治疗。
据吴钟凯教授介绍,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或者超过60岁的老年人,更适合用生物瓣膜。
作者:程立峰 通讯员:李绍斌、彭福祥
原文:http://www.haodf.com/thesis/1790848954.htm